7月10日至12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和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协办。

会议邀请众多国内外的白内障及屈光手术专家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内容涉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专题讲座、白内障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论坛、手术直播、疑难病例讨论、手术视频演播、论文交流发言等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形式。

大会主席姚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姚克教授指出,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白内障、屈光不正等眼病规模大,眼健康保障任务艰巨。在大家努力下,白内障和屈光不正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技术精进、材料革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耗材取得巨大突破,与人工智能融合迅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转变。通过医疗帮扶、专科联盟、公益行动,基层能力提升,并在全球推动欠发达地区眼科发展。本次大会作为重要平台,聚焦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将通过前沿讲座、手术直播等形式,激发思想碰撞,凝聚共识,共绘眼科发展新蓝图,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大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聚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王聚主任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眼科专业能力、推广先进技术是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连市融入国家眼健康战略,依托“登峰计划”,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分中心等重大平台相继落户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并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得益于此,目前我市眼科白内障团队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已达国内先进水平。这一系列成果,为我市更好地服务眼疾患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沿报告指引发展方向
主会场全天的议程堪称星光璀璨。上午的全体大会上,谢立信院士(山东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深入剖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风险及机制研究》,为临床手术风险管理提供关键洞见;大会主席姚克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权威发布《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研究进展(2024年度)》,系统梳理年度重大突破;王宁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聚焦《闭角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应关注的问题》,强调跨学科协作价值。



随后,许迅教授(上海市人民医院)、刘奕志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毕宏生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陈伟蓉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王雁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等领军专家,分别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警新发现、手法晶状体压痕辅助新技术、人工晶状体并发症防控、小儿晶状体疾病研究平台建设、人眼晶状体生物力学等前沿热点发表重磅报告。





屈光手术板块,周行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分享新全飞与ICL研究;张劲松教授(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探讨老视矫治现状与发展;卢奕教授(上海普瑞眼科医院)阐释散光矫正在屈光白内障手术中方法与意义;陈跃国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析伴老视近视的角膜屈光手术策略;日本专家山口刚史教授(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市川综合病院)也带来了角膜疾病白内障手术的国际经验;马翔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报告了《The administration of t-PA via the central retinal artery using a 48G needle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CRAO》的创新研究成果;孙兴怀教授(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分享了眼科术后抗生素用药原则与策略。


